英伟达与AMD在AI芯片领域的竞争与机遇
2024年标志着英伟达发展历程中的一个非凡节点。
截至本年度,英伟达股价已飙升近180个百分点,这一显著增长背后,是全球资本市场对人工智能领域持久需求的积极展望,以及英伟达在AI芯片领域所占据的主导地位。然而,暴涨常伴随着潜在的暴跌风险,市场期望值的攀升往往预示着在失望情绪下的更强烈反应。英伟达股价在6月触及历史峰值,短暂登顶全球市值榜首后,随即经历了一系列波动。这一方面源于市场对英伟达新产品投产可能延期的忧虑,但更为关键的因素在于美国对英伟达实施的出口限制措施。
与此同时,尽管英伟达已在市场中建立了显著优势,但仍面临来自竞争者的挑战。近年来,AMD已在CPU市场对英特尔的份额造成了显著影响,并如今正积极寻求在人工智能GPU市场中占据一席之地。
近年来,英伟达在数据中心GPU市场中占据了主导地位,近乎构筑了一个垄断性的格局。然而,在人工智能浪潮的推动下,面对诱人的利润和广阔的市场前景,长期位居第二的AMD始终保持着追赶的态势。今年初,英伟达推出了其性能巅峰之作——B200,其运算速率相较于前代H200芯片实现了近30倍的提升。按照规划,B200将于本年第四季度进入量产并上市,这预计将进一步拉大与竞争对手的差距。然而,近期AMD亦发布了新一代产品,直接瞄准了英伟达的Blackwell系列芯片,显著加速了其追赶英伟达的步伐。在美国时间10月10日,AMD的首席执行官苏姿丰发表了长达两小时的演讲,重点推介了名为Instinct MI325X的AI芯片。
据公开资料对比显示,与英伟达H200的集成平台H200 HGX相比,MI325X平台在内存容量上提供了1.8倍的提升,内存带宽和算力水平则分别提升了1.3倍。此外,AMD在演讲中还公布了最新的AI芯片发展蓝图,其中采用CDNA 4架构的MI350系列预计将于明年面世,而MI400系列则将采用更为先进的CDNA架构。然而,目前难以预测AMD与英伟达在未来AI芯片领域的具体地位,因为从双方发布的数据来看,均声称自己拥有更为卓越的性能。但从当前市场占有率的角度来看,英伟达无疑处于大幅领先的地位,且这种优势并非AMD能在短期内所超越的。尽管如此,AMD的AI业务依然获得了大量订单,这主要归因于英伟达产能的供不应求,导致部分订单流向了AMD。
实际上,对于AMD而言,相较于承接英伟达的外溢订单,真正的转机在于当AI大模型的训练规模达到一定层次后,企业也将逐渐将关注焦点转向应用层面。若企业期望降低AI服务的成本,并将其推广至更广泛的领域,那么具备高效率推理能力的GPU便成为必然选择。此时,AMD MI325X的定位便显得尤为清晰:为企业提供更为经济高效的AI算力,以支撑AI应用的落地。因此,我们可以看到微软、OpenAI等企业纷纷为AMD站台,这不仅是为了降低对英伟达的依赖,同时也是为了提前采购更多的MI325X,并将其视为普及AI服务的核心。无疑,这是AMD的一次重要机遇,即便无法动摇英伟达的领先地位,也能抢占不少的市场份额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