港股18A首现反向收购案:嘉和生物寻求自救之路

港股18A首现反向收购案:嘉和生物寻求自救之路

 

 

今年以来,并购重组市场表现活跃,成为业界关注的焦点。近期,港股18A市场迎来了首个反向收购案例:嘉和生物宣布将收购合同销售组织(CSO)企业亿腾医药。完成收购后,嘉和生物将更名为亿腾嘉和医药集团有限公司(简称“亿腾嘉和”),亿腾医药的实际控制人倪昕将成为新公司的控股股东。业界普遍认为,此次反向收购是一场双赢的合作。嘉和生物曾是生物科技领域的“明星”企业,但近年来发展遇阻,上市四年仍未实现盈利。而亿腾医药,作为国内顶尖的CSO企业,四度申请上市未果。通过此次交易,嘉和生物将获得亿腾医药的现金流支持和商业化平台,而亿腾医药则可以实现其上市梦想。新公司亿腾嘉和有望成为港股市场崭露头角的生物制药新星。

嘉和生物的历程

嘉和生物成立于2007年,产品覆盖全球前三大肿瘤(乳腺癌、肺癌、胃肠道肿瘤)以及血液肿瘤领域。2020年,嘉和生物在香港证券交易所挂牌上市,投资方包括高瓴、康恩贝、沃森生物,以及淡马锡、高盛、黑石和泰格医药旗下的观由资本等。当时正值生物医药投资热潮,市场对嘉和生物的未来充满期待。上市首日,嘉和生物的发行价为24港元/股,收盘价达27.95港元,市值达到134.47亿港元。然而,四年后的今天,嘉和生物的股价跌至不足2港元,市值蒸发超过百亿港元。

在过去四年中,嘉和生物的研发和商业化进程并不顺利。上市时,嘉和生物拥有十几条在研产品线,其中包括生物类似药英夫利昔单抗(GB242),PD-1药物GB226和HER2靶点药物GB221。然而,截至目前,仅有英夫利昔单抗在2022年3月获批上市。根据嘉和生物2024年半年报,其他两款产品GB226和GB221的开发已暂停,等待进一步的评估和资源分配。尤其是GB226在2023年6月被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拒批,成为国内首个被拒批的PD-1药物。目前,嘉和生物最有希望获批的产品是差异化口服CDK4/6抑制剂来罗西利(GB491),这是一款新型、高选择性的口服CDK4/6抑制剂,适用于治疗晚期乳腺癌。嘉和生物已于今年2月28日向国家药监局提交了来罗西利的新药上市申请,并于3月13日获得受理。此次收购亿腾医药旨在为来罗西利的后续商业化铺平道路。

在业绩方面,由于英夫利昔单抗上市后即面临集采压力,未能为嘉和生物带来可观收益。2024年半年报显示,嘉和生物仍未盈利,今年上半年收益为1447万元,经营亏损达1.3亿元。

亿腾医药的上市之路

相比嘉和生物,亿腾医药的经营状况相对较好。产品方面,亿腾医药拥有三款商业化原研药:稳可信、希刻劳和亿瑞平,以及三款创新专利药:唯思沛、稳可达和景助达。其中,唯思沛是唯一获得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批准的辅助药物,用于降低高危患者的心血管风险;稳可达是用于慢性肝病和化疗等情况下的创新药物;景助达是一种潜在的同类最佳HDAC抑制剂,具备纯口服、覆盖绝经前后人群的优势。

亿腾医药在商业化方面的布局也颇具规模。截至2024年6月30日,公司拥有超过900名销售代表,覆盖全国30个省份,服务于超过1.2万家医院和药房。2021年至2023年,亿腾医药连续三年实现盈利,分别实现营收20.73亿元、20.73亿元和23.03亿元,净利润分别为1.57亿元、3.06亿元和3.08亿元。然而,亿腾医药在上市过程中屡遭挫折。公司曾在2020年9月、2021年3月、2021年12月和2023年6月四次向港交所申请上市,均未成功。因此,亿腾医药选择通过被嘉和生物反向收购的方式实现上市目标。根据协议,嘉和生物将通过合并方式完成对亿腾医药的收购,并以换股形式进行交易。合并后,亿腾医药的原股东将持有新公司77.43%的股份,而嘉和生物的原股东将持有22.57%的股份,亿腾医药的实际控制人倪昕将成为新公司的控股股东。

嘉和生物的自救行动

面对业绩困境,嘉和生物已开始采取自救措施。8月5日,公司宣布与海外企业TRC 2004签署许可协议和股权协议。根据许可协议,嘉和生物授权TRC 2004全球独家许可(不包括中国大陆、香港、澳门和台湾)开发、使用、制造、商业化及利用GB261(一种新型差异化CD20/CD3双特异性T细胞接合剂)。嘉和生物将从此次协议中获得:TRC 2004的股权、大额首付款、4.43亿美元的里程碑付款以及销售额分层特许使用费。

反向收购亿腾医药也是嘉和生物自救的一部分。嘉和生物表示,董事会预计GB491的商业化已迫在眉睫,公司处于发展的关键阶段,需要强大的商业能力来抓住市场机会。此外,公司其他药品也处于临床开发阶段,需持续现金流支持研发,并为未来产品上市加强商业化能力,以在竞争激烈的医药行业中保持领先。

在嘉和生物看来,亿腾医药的优势在于其创新专利药物和原研产品的多元化组合、稳健的财务业绩、领先的销售网络以及先进的制造平台和全球化供应链管理体系。交易公告发布后,市场反应积极,当日嘉和生物股价上涨超40%,但随后两日连续下跌。截至10月9日收盘,嘉和生物报收1.79港元,跌9.14%,总市值9.31亿港元。